央广网墨玉2月22日消息(记者郭璁悦 通讯员乃比江·艾则孜)2月中旬,新疆墨玉县加汗巴格乡阿依玛克村的温室大棚里却已春意盎然。近日,走进这片戈壁中的“热带绿洲”,只见火龙果枝条垂挂如帘,燕窝果金黄耀眼,青枣、木瓜、车厘子等十余种热带水果茁壮生长,颠覆了人们对西北农业的传统认知。

在温室大棚中,大棚技术员阿卜来艾则孜·麦麦提江介绍:“我旁边的这个是刚刚成熟的芭乐,特别清甜爽口。还有这边的凤梨,长了三个月。而我手中拿的火龙果则分量十足,足足有1.2公斤。大家可能难以想象,这片种植热带水果的地方,并非热带丛林,而是我们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加汗巴格乡的阿依玛克村。”

走进阿依玛克村,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智能化的温室大棚。在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,村民们积极发展特色种植,生活水平逐年提高。26岁的阿卜来艾则孜·麦麦提江,曾在外地就业,现如今已经成为村里的技术员。他回到村里学习大棚种植技术,并在春节期间积极进行土壤酸碱度检测,确保作物的正常生长。
“碱性强的话会烧根,酸性的话则不利于生长。现在燕窝果的土壤酸碱度刚刚好。”阿卜来艾则孜·麦麦提江还介绍,他们的大棚内空气湿度保持在65%到80%,土壤温度和空气温度则根据植物的需求精确控制。“在技术员的指导下,我学会了水肥管理和温度控制,现在我负责管理两座大棚。”他说。

在这些智能大棚内,村民们通过手机即可控制温度,并实时查看大棚情况。科技的引入使得种植更加高效,带来无限可能。
阿卜来艾则孜·麦麦提江的未来规划令人振奋:“我们的村庄已建成122座大棚,还有香蕉、青枣、木瓜等热带水果,未来我们还会引进更多品种,学习更先进的技术,承包更多大棚,与乡亲们一起发家致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