央广网长春4月17日消息(记者舒震)在新时代发展的滚滚浪潮里,城市该如何乘风破浪?答案是锚定高质量发展。而人才就是这场高质量发展征途的“金钥匙”。如今,长春顺势而为,把目光聚焦在高校毕业生身上,全力实施人才战略、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熊熊烈火添柴加薪。
4月15日,长春市举办“长聚学子·春城暖才”系列活动,向人才抛出了橄榄枝,彰显这座城市对人才的渴求和诚意。活动中,市委书记张恩惠、市长王子联等市领导走进吉林大学、长春理工大学等6所高校,与青年学子面对面交流,宣讲推介长春的人才政策与就业创业环境,不仅体现了长春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高度重视,更释放出“顶格引才”的强烈信号。

这几年,长春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这件事上火力全开,把它当作推动教育、科技、人才、金融、产业协同发展的关键一招。为此,市领导带队走进校园,开启政策宣讲“小课堂”,和高校搭起“点对点”的专属通道,建立起长期稳定的联系。还专门成立工作专班,化身“贴身管家”,从学子们有留长意向开始,就全方位跟踪服务,政策兑现的每一步都紧盯不放,确保落到实处。
为了让人才工作开展得更加有声有色,长春市深入15所公办、民办高校,倾听需求、广纳建议,秉持“学生喜欢什么,我们就做什么”的贴心理念,一系列活动迅速展开。
面向未来,长春市更是铆足了劲,从大学新生踏入校园,到毕业生离校暂未就业,每一步都安排得明明白白。
就拿大学新生来说,送上一张春城卡,开学季坐公交免费,还能打卡各大旅游景点,初来乍到就感受到长春的热情。此外,长春市将组织60万在校大学生参与“万名学子游长春活动”,量身定制特色线路,让大学生沉浸式领略长春的独特魅力。
不仅如此,长春市还将建设150家实训基地,每年举办20场青年创新创业大赛,给怀揣梦想的大学生提供舞台。同时,开展长春籍大学生“返家乡建家乡”社会实践活动,还有超有氛围感的“先生向北、青春聚长”主题活动,让大学生在活动中了解长春、爱上长春。
对于离校还没找到工作的大学生,长春市将建设200家就业见习基地,每年联合6000家用人单位,释放出10万个就业岗位。租房和生活补贴、人才公寓、创业贷款等福利统统安排,就是要帮人才解决后顾之忧,让他们放心在长春打拼。
从助力创业的贴心扶持,到暖心安家补贴;从精心搭建发展平台,到铺就畅达的成长通道,长春这一项项诚意满满的政策,就像一把把烈火,瞬间点燃了莘莘学子扎根长春、共建美好春城的满腔热忱。
吉林大学的学生杨雅婷表示,市委书记亲自下场宣讲就业创业政策和人才扶持政策,自己也对长春的产业结构更加地了解,希望能够留在长春继续创业。
长春理工大学的刘相浩也感慨万千,直言长春拿出“真金白银”吸引大学生留长,自己深受触动,一心想着投身长春的计算机软件研发领域,为这座城市的建设添砖加瓦。

如此给力的人才政策,不仅让学子们留长的热情高涨,还像及时雨一样,给高校就业工作帮了大忙,更为用人企业营造出超棒的就业创业氛围。“学生来了之后会有一个培养的过程,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有吸引力的,长春市的人才给的这些福利政策再加上我们单位的优势,整体就让学生留在长春市、留在吉林省。”吉林省科英激光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人事专员林红说。
长春为啥这么有底气吸引人才?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它有着得天独厚的战略地位与区位优势。
作为“一带一路”北线、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城市,同时还是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城市和农业大市,长春就像一个超级大舞台,给人才提供了数不尽的发展机会。再加上长春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、底蕴深厚的科创土壤,还有特色鲜明的“3转4强7新”现代化产业体系,这些都为人才发展筑牢了坚实根基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职业教育领域,长春市通过多维度的职业教育改革,成功构建起覆盖“人才培养、产教融合、就业服务”的职业教育全链条,为“3转4强7新”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输送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。
就拿长春汽车职业技术大学来说,它被誉为“中国汽车人才摇篮”,培养出了像一汽首席技能大师杨永修这样的行业领军人物。杨永修毕业后,又回到母校任教,把汽车领域的前沿技术与研发经验融入教学,一心培养新一代数智化复合型人才。数据显示,2024年长春市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在90%以上,留省率80%以上,留长率60%以上。
新时代的长春,振兴发展其时已至、其势已成。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,长春正以人才为笔,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勇立潮头,向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稳步迈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