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荆楚大地的经济版图中,民营经济正以蓬勃之势撑起湖北经济的“半壁江山”。2024年,湖北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3.94万亿元,14家湖北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,入围企业数量连续七年居中部第一。在这亮眼成绩的背后,创新驱动的核心引领、政策赋能的精准发力、开放格局的纵深拓展,共同构成了湖北民营经济行稳致远的核心密码,成为推动湖北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关键力量。
科技创新是民营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。近年来,湖北民营企业积极布局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,通过持续创新夯实核心竞争力。华中数控坚持自主研发30余年,以100%国产化的激光切割装备打破国外技术垄断,建成数条汽车典型零件加工智能制造生产线;芯擎科技“龙鹰一号”芯片,以强大算力在智能时代竖起中国标杆,累计出货量达百万级;安翰科技凭借磁控胶囊胃镜机器人,掀起消化道早筛技术革命,推动我国医疗设备从“跟跑”迈向“领跑”。从关键技术突破到优势产业集聚,民营企业持续迸发的创新活力,正助力湖北加速跻身科技创新策源地与高端产业增长极,为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
政策是民营经济行稳致远的“压舱石”。从出台《湖北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办法》,到发布《破解难题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》,再到实施《湖北省加快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(2025-2027)》,一系列政策层层递进、环环相扣,聚焦创新转化难、融资渠道窄等堵点痛点,通过减税降费“松绑减负”、要素供给“赋能增效”,为民营企业打造更优发展生态。特别是针对民营经济“融资难、融资贵”难题 ,湖北创新金融“活水”精准滴灌机制,推行农民个人信用贷款模式,破解涉农主体融资壁垒;试点制造企业动产抵押贷款,盘活设备、订单等“沉睡资产”。政策“组合拳”的持续发力,不仅让企业轻装上阵,更让企业家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中信心更足、底气更硬。
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与区域协同深化的双重背景下,湖北民营企业积极响应国家战略,打破地域限制,重塑自身价值定位。一方面,依托长江经济带、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,深化与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的产业合作,构建“飞地经济”“总部经济”等新模式,推动产业资源跨流域、跨层级优化配置;另一方面,主动参与“一带一路”建设,通过跨境电商、海外仓等新型贸易载体拓展全球市场网络,提升国际竞争力。2024年数据显示,湖北民营企业进出口额达4874亿元,占全省外贸总额的七成。从“引进来”和“走出去”,从要素驱动到规则对接,湖北民营企业正从“内陆腹地”迈向“开放前沿”,让“湖北制造”成为国际市场的亮丽名片。
新时代新征程,湖北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、大有可为。这片曾孕育传奇的热土,正以科技自强的“湖北方案”、制度创新的“湖北经验”、开放发展的“湖北路径”,为中部崛起战略支点建设注入强劲动能,更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书写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。
稿源:荆楚网(湖北日报网)
作者:章美玲(武汉市江夏“青苹果乐园”网评团队)
责编:杨虹磊
【责任编辑:伍佳佳】